01 Eureka學校中心
Anglo Colombian學校的Eureka中心作為一個綜合體,各功能區(qū)向心排列,為校內師生提供了實驗、研究、學習、討論的良好環(huán)境。
設計方案由兩個對立的體塊組成,各獨立元素借助完形成為一個整體。設計師將綠植引入室內,以期豐富建筑內部使用者的活動。
建筑的兩個弧形體塊微微分開,定義了一個縱向軸,在底層的一端設置了入口,由軸線兩端的懸掛物加以強調。這一開敞的入口嵌入建筑內部,可免受風雨,與校園的豐富景觀形成了呼應。
室內中庭由陶土磚砌的戶型體塊包裹,平面呈卵形葉片狀,呈現(xiàn)樓內各處的師生動態(tài)。與傳統(tǒng)中庭的靜態(tài)立方體塊不同,橢圓中庭富于動感,營造出獨特的研究氛圍。
設計師嘗試推翻實驗室建筑板正的刻板印象,從自然界入手,以星系運動為啟發(fā),通過各子系統(tǒng)的向心排列,構成一個各學科交匯的復雜綜合體,作為日?;顒优c交流的舞臺。
該系統(tǒng)也能促進不同專業(yè)學生之間的交流,在偶遇中迸發(fā)興趣,開啟全新的知識領域。建筑形體與其材料透明性也有助于日常教學研究活動的展示,旨在激發(fā)創(chuàng)造熱情,分享工作成果。
環(huán)繞中庭的環(huán)廊作為過渡空間,促進了非核心功能區(qū)之間的交流。中庭作為建筑系統(tǒng)的連接器,通過層層環(huán)繞的樓梯縱向串聯(lián)從入口至頂層休息室的各個空間。露臺與樓梯相通,學生可于此研究周圍氣候條件,采集研究數(shù)據(jù)。
數(shù)學、化學、物理等各學科教室依附螺旋上升的交通流線排列。設計師還引入了非固定管線的實驗室建造技術,以保障教學空間的功能性。
為提升研究效率,創(chuàng)造輕松的研究環(huán)境,實驗室采用了便捷家具,無提供特定服務的特定站點。懸掛式服務設施作為貫穿各研究室的技術流線,還兼容材料供給與排污。
Eureka中心采用粘土磚立面,融入校園的建筑環(huán)境。鋸齒狀的立面凸顯了不同于周圍建筑的表情,材料的流動性與開窗的布局賦予其拼圖般的效果。
立面由各平面擬合的曲線與鋸齒狀的地板相對應,宛如一個機械系統(tǒng)。實體與玻璃間隔排列的節(jié)奏,與周圍的磚砌建筑形成了舒適的平衡。
設計師計劃在占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露臺數(shù)量,以增強Eureka中心作為校園主要建筑的表達張力。室內家具的設計也考量了不同學生的身體尺度,呼應了建筑所宣揚的“多樣、靈活”的主旨。
02 Sint Lucas藝術學校
在安特衛(wèi)普圣盧卡斯藝術學校的案例中,Atelier Kempe Thill面對的是一個非常低的建筑預算作為起點的局面。此外,客戶要求一個復雜的空間計劃。這個計劃要求其必須將其中的部分整合到現(xiàn)有的建筑中。
為了管理需求的減少,各個層面上的優(yōu)化和普適的極簡主義是主要的設計準則。新房子是與學院中不同的用戶合作開發(fā)的,為藝術教育創(chuàng)造了最現(xiàn)代的條件。目的是利用新的建筑作為一種手段,重新組織教育過程以及學院本身,為迎接21世紀的挑戰(zhàn)做好準備。
設計的出發(fā)點是對20世紀50年代末的一所現(xiàn)有的護理學校進行改造。這座宜人的建筑在使用了近60年后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(tài),但只提供了小而不靈活的教室,這對于當代藝術教育和藝術創(chuàng)作來說是不合適的條件。
由于預算不允許完全拆除現(xiàn)有的房屋,Kempe Thill工作室決定采取部分再利用、部分改造和部分拆除的組合策略,為學院的實質性新擴建騰出空間。沿街的主樓和側翼被保留,而花園一側的兩個較小的禮堂被拆除。
改造主要集中在現(xiàn)有護理學校的底層。為了使學校更具公共性,幾乎所有非承重和部分承重墻都被拆除,以實現(xiàn)更突出和靈活的空間。通過引入新的大窗戶,朝向街道的立面被打開,在街道和學校之間創(chuàng)造了強烈的視覺互動。
公共藝術圖書館和展覽館等功能被放置在沿街的立面,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與公眾和城市的互動。作為社區(qū)中心的學生餐廳已經在中央側翼實現(xiàn),與綠色庭院和入口大廳建立了視覺聯(lián)系。此外,一個重要的攝影棚被放置在現(xiàn)有學校的屋頂上。為了創(chuàng)建攝影棚,現(xiàn)有的屋頂必須被部分拆除,以確保更高更靈活的空間,并必須增加一個新的輔助建筑。
在現(xiàn)有學校的花園一側,以工作室房屋的形式進行了大規(guī)模的擴建,為學院提供了更靈活、更有靈感的工作室空間。這個新的、相對較大的體量必須精細地融入20世紀初建筑群的現(xiàn)有城市結構中。因此,建筑體量部分下沉到地面,以避免它變得太高,新體量的最后一層有一個很大的后退,以減少新房子的視覺影響。
開放式玻璃幕墻的工作室試圖顯得相當輕盈,并通過黃銅陽極氧化金屬外墻,尋求與Sint Laurentius教堂和周邊其他磚結構建筑的對話。約34米×34米的緊湊體積由四層樓組成,自由高度為3.75米。
地下室擁有良好的日照條件,是車間、印刷室和珠寶生產的場所。一樓和一樓是藝術家的工作室,由一個12米高的約8米×13米的空隙連接,由一個大的中央天窗照明。在二樓,你可以找到學院提供的繪畫教育項目的空間。
由此產生的項目可以被視為對藝術學校未來討論的一個有趣的貢獻。憑借其開放的平臺,學校支持更多不同層次的合作工作方法,為未來提供巨大的靈活性,并激發(fā)出意想不到的藝術表達。開放式圖書館和常設展覽空間支持了建筑的公共性,它們都與公共空間直接互動。
03 Rene Cassin學校食堂
項目旨在為老師和學生以及教育機構的職工創(chuàng)造一個兼具功能性和舒適性的學校食堂,新食堂將面向西側的學生活動院落和南面的林區(qū)開放,從而保持現(xiàn)有主體建筑和學生活動院落之間的空間流動性。
依循現(xiàn)有的地形,建筑采用緩坡屋頂?shù)男问?,以呼應場地現(xiàn)狀的地勢起伏。所有房屋享有良好的室外景觀視野和自然采光,層疊起伏的屋頂將門窗洞口整合起來,使得功能活動空間和交通空間都有充足的光線。這樣的建筑形式既可以使核心空間得到自然采光,又不會破壞房屋之間盡可能快捷便利的交通聯(lián)系。
建筑在就餐空間與周圍的自然環(huán)境之間創(chuàng)造了極大的透明度,外立面上所采用的木飾面仿佛是玻璃幕墻前撐起的遮陽傘,通過材質表達和光影變化塑造了富于活力的建筑形式。
在建筑材料和設備的選擇中,建筑師考慮了它們的碳足跡并試圖減少水電能耗。項目的主要材料是經森林認證體系認可計劃(PEFC)認證的木材,大量用于框架、墻體和飾面等構件。
建筑空間的緊湊布局,合理的門窗洞口開啟方向,以及所采用的建造體系(帶有保溫層的預制木墻),使得該項目達到了被動式建筑的節(jié)能水平,即年供熱能耗低于10 kw·h/ m2。